要爬上這個凱旋門,有許多路徑,坡度陡而短的路和之字型低陡坡的路,連路徑都作的左右對稱。
瑪麗亞·特蕾莎去世後,美泉宮沒有人居住,直到19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法蘭茲二世 (神聖羅馬帝國)再次將其作為夏季寢宮,拿破崙曾在1805年和1809年兩次佔領並住在美泉宮。法蘭茲二世時代,美泉宮經過一次翻修,現在的美泉宮呈現的就是這次整修後的樣貌。美泉宮正面被塗上原創性的赭色,德語中赭色因此被稱作「美泉黃」。此後所有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建築都被漆成這種顏色。
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的第一位皇帝法蘭茲·約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宮,他是法蘭茲二世的長孫,他的父母弗蘭茨·卡爾和蘇菲公主也都住在美泉宮,法蘭茲·約瑟夫一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在美泉宮度過。1848年繼任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后,美泉宮又經歷了一次輝煌的時代,它是法蘭茲·約瑟夫一世最喜歡和居住時間最長的住所,直到1916年在美泉宮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程。
從山坡往下看,幾乎維也納舊城區重要建築都看到了。
剛剛走過的大型幾何林園,也都全縮小比例。
陽光照射下的黃色,是女王喜歡的顏色,由此推斷 : 這位女王很理智,行事規律嚴謹。為什麼我知道? 因為我也喜歡黃色啊~ 哈哈
美泉宮是奧地利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,自20世紀60年代起成為最受歡迎的維也納旅遊勝地之一。美泉宮每年吸引了約150萬遊客,此外美泉宮皇宮花園和其他景點更是吸引了520萬遊客,每年總共有670萬遊客來到美泉宮。
凱旋門前有個水池,映著天與樓。
凱旋門是羅馬式建築,漆著黃色,兩側有雕像,樓頂是一隻大鷹。
據說,瑪麗亞·特蕾西亞女皇喜歡在這裡吃早餐。
因為在這裡吃早餐,還可以看看山坡下他所統治的王國。
寫的全是德文,這座凱旋門是海岑多夫(Hetzendorf)為了紀念瑪麗亞·特蕾西亞女皇一七五七戰勝普魯士的弗利德里希大帝的軍隊而建的。
這個大鷹目前用鋼條固定住,維持著哈布斯堡王朝的光采。
旁邊這雕刻,我猜是戰神,沒有人臉,只有衣飾。
威猛的獅子與鎧甲。
這兩尊鎧甲背對背站。
我們買的聯票可以登上凱旋門的最頂樓。
但是沒有電梯,我們得一步一步沿著螺旋梯爬上去。
辛苦爬樓梯的代價是值得的,看到王宮與舊城全景。
這個水池的位置太奇妙了,映著天空與白雲。
站在這個樓頂有個奇妙的感覺,十一年前我登上了法國巴黎凱旋門,那時瞭望著巴黎全景,當時肚子裡還懷著Luke;現在我登上奧地利維也納的凱旋門,Luke卻已長的跟我一般高了。
瑪麗亞·特蕾西亞女皇是個非常勤政的女王,統治國家並舉足輕重於歐洲並不容易,或許坐在這裡吃早餐,她能得著片刻的療愈吧~
瑪麗亞·特蕾西亞女皇有一句名言:「寧要中庸的和平,不要輝煌的戰爭。」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導向,在她執政期間,使得國家的財政和貿易進入空前的繁榮時代,更使得音樂、繪畫和藝術在奧地利處處生根。是她讓奧地利成為了舉世聞名的音樂之國,讓維也納的空氣中無不閃動著美妙的音樂之聲。
她用博大的心胸建構起巨大的舞台,讓莫扎特、貝多芬、海頓、舒伯特、勃拉姆斯、施特勞斯等音樂家們紛紛登場,讓那些動人心扉的小夜曲、圓舞曲、進行曲、交響曲,在多瑙河上和維也納森林裡交織、旋轉、耀動。難怪奧地利人十分熱衷於穿著他們的民族服裝,參與各式各樣的民族慶典,那是他們對一個時代的懷念和肯定,也是他們由衷的驕傲。
這是位於凱旋門背面的水池。
昔日女王專屬的早餐空間,如今是全民都可來的咖啡館。
明亮的光線,挑高的空間,在這午後小憩一下。
一塊Sacher蛋糕, 一杯Melange Coffee, 還有一客討好小孩的冰淇淋。
享受完下午茶,緩緩步下山坡,穿過幾何林園,回到大門口,現在已近下午五點。美泉宮佔地之大,皇家溫室植物園和動物園,這次是無法參觀了。
突然聽到宮殿階梯上有人在唱歌,根據歌曲與口音,應該是故鄉人,果然~ 來自新北市的少年合唱團。熟悉的語言,倍感親切。